在Linux中,如果将设备驱动程序构建为可加载的内核模块,则在插入设备驱动程序内核模块后,内核会调用module_init()宏所指出的设备驱动程序的init函数。
module_init()
这对于静态编译到内核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如何起作用?他们的init函数如何调用?
内置驱动程序的 init 例程仍可以使用module_init()宏声明该入口点。或者,device_initcall()当驱动程序永远不会被编译为可加载模块时,驱动程序可以使用。或者要在启动顺序的早期阶段移动其初始化,驱动程序可以使用subsys_initcall()。
device_initcall()
subsys_initcall()
在include/linux/init.h调用这些 初始化 例程的顺序中,描述为:
include/linux/init.h
/* initcalls are now grouped by functionality into separate * subsections. Ordering inside the subsections is determined * by link order. * For backwards compatibility, initcall() puts the call in * the device init subsection. * * The `id' arg to __define_initcall() is needed so that multiple initcalls * can point at the same handler without causing duplicate-symbol build errors. */
我假定设备驱动程序的这些 小节drivers与Linux内核源树的目录中的子目录相对应,并且 链接顺序 记录在中的每个子目录的 内置.o 文件中drivers。因此,在内核引导过程中,每个内置驱动程序的 init 例程最终都由do_initcalls()in 执行init/main.c。
drivers
do_initcalls()
init/main.c
设备驱动程序的 初始化 例程负责探测系统,以验证硬件设备是否确实存在。探测失败时,驱动程序不应分配任何资源或注册任何设备。
更新 : 在内核命令行中传递选项“ initcall_debug”将导致每个initcall的计时信息被打印到控制台。initcall用于初始化静态链接的内核驱动程序和子系统,并为Linux引导过程贡献大量时间。输出如下:
calling tty_class_init+0x0/0x44 @ 1 initcall tty_class_init+0x0/0x44 returned 0 after 9765 usecs calling spi_init+0x0/0x90 @ 1 initcall spi_init+0x0/0x90 returned 0 after 9765 usecs
参考:http : //elinux.org/Initcall_Debug